兔年伊始,对于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集团来讲,却是多事之秋。
自从淘宝去年年中调整搜索规则,关于淘宝假货及原罪的话题,就从没断过。而春节刚过,阿里高层震荡,马云也“自爆”了阿里两千多名供货商的欺诈行为,为此,马云发布了重整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公开信;但公开信话音未落,又传来了淘宝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列入了年度“恶名市场”(Notorious Markets)的消息。
这一切就像一个纠缠不休的漩涡,伴随着日渐壮大并迎来越来越多敌手的淘宝。而淘宝,似乎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淘宝上的“假货”

事实上,淘宝的出现,对于中国的中低收入群体而言,不啻为一种福利。同样品质的东西,相比实体商城,你总能在淘宝上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而淘宝的存在,对于商品生态的多样性,也是一种极大的保护和促进。众多淘品牌的产生和壮大,正是依托于淘宝;而很多时候,那些风格各异、定位不同的无名品牌的纷纷出现,对于那些追求品质而又囊中羞涩的中低收入群体而言,真是体贴到家。
但淘宝上还有一种商品,即目前充斥淘宝并受到广泛打击的“假货”,却将欣欣向上的淘宝推向了一种灰色的边缘。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假货呢?
其实也就是所谓的A货。我们来看一个去年因销售A货被CCTV曝光的淘宝店主案例,一切都将无比明了。这个淘宝店主肖安娜,她的店几乎是与淘宝一起出生和成长。当年,肖安娜做大的时候,一直是被淘宝官方作为成功网商的案例进行宣传,无数的掌声和荣誉,如初阳普照。但当这一切背上“假货”的恶名,一切便烟消云散。
正如众多上海网店店主,他们最初的的进货渠道很简单,就是襄阳路,襄阳路是一个A货充斥之地,一直是假货的集中点。他们从襄阳路的地摊上把服装买回来,再在网上把它卖出去。只有到了后来,有的网店做大了,才有可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所以,网商们在发展之初就带着售假的“原罪”。
  但是,这是否就是欺骗顾客呢?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淘宝买家而言,大家都是彼此心照不宣。既然专卖店正品LV卖两万多,你能相信几十块钱的LV不少假货?实际上,淘宝的买家们一般都知道那不是正品,他们是图便宜才购买的。而很多淘宝卖家们慢慢也形成了职业道德,只要顾客问,他们都会直言不讳地告诉顾客,他卖的并非正品。最后成交时,基本上都是两厢情愿。
  但既然这样,卖家们的售假“原罪”究竟该如何来清洗?而他们又是否应该承受“原罪的惩罚”?显然,如果将所有的罪过都加诸他们身上,肯定不公平。
  
  谁之过?
  
  
  虽然,很多人都看出来,马云对待仿冒与盗版的态度一直有点暧昧,在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的价值观下,马云的言行不一,不少虚伪。但客观讲,比起一些国内网站对国外同行肆无忌惮的低水平剽窃,淘宝对产品的思考与创新在国内企业里面绝对是领先的,它面临的问题并不完全在它本身。它的“价值观和理想”的实现,很多时候受制于低诚信又急功近利的中国经济市场。
  正如马云自己说,淘宝不生成假货,是社会上生成假货在淘宝上容易被发现而已。如果把淘宝关了就可以消灭假货的话,我明儿就关。我没有办法把假货打掉,因为我不是执法机构,我没有办法把他关到监狱里。
  马云的话听起来并没有错,当一种罪责被均摊到整个社会的时候,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血液的一部分时,任何“抓典型”的行为都不过是在找替罪羊。
    靠贸易、加工起家的联想,它的故事正是代表了中国企业成长的典型。但联想的运气不是每一个行业都有的,比起华为选择“自主创新”这样的险途,更多的企业更愿意投身于“仿制”的捷径。
  由于长时间和整个世界的隔绝,版权、专利这些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国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的;而且版权对第三世界多少是带有掠夺性的,深厚的技术壁垒及高额的专利费用是大部分中国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再加上政府的纵容乃至推动,仿冒盗版和假伪劣很快星火燎原。
    仿制,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中国企业起步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如果说殖民掠夺是西方国家资本积累的原罪,那么盗版仿制就是中国企业技术积累的原罪,有原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溺于原罪带了的巨大利益而不把自己洗白。
  
  同理,在这样的“原罪”面前,实际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面对假货,马云和他的淘宝就完全没有责任呢?很显然,不是。马云和淘宝不仅有责,而且有很大的责任。假货或许会永远存在,但马云和淘宝如果放任自流,就是在纵容和逃避责任。所以,淘宝也时不时地出来“打假”。
  
  
  如何打假?
  
  淘宝假货泛滥,但其实,以淘宝为代表的网商的监控整治水平,要比现实的好得多了。
  普通消费者在商场买到假货之后,该找谁投诉?投诉反馈效率如何?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在淘宝上,如果买到一个假货,选择支付宝支付,然后再进行投诉。比较一下两者的反馈效率和最终结果。
  但是,淘宝的消保途径,还是要牵涉到线下,正如马云说,网商没有执法权,要抓人关店,还得依靠网下。
  事实上,现在打假其实不是一件关于消保的事情,而是一件更大命题。全面打击假货,对于国内的经济打击不小,普通老百姓生活不容易,相关部门要下这个狠手也不容易。但不打击假货,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又怎能抗住?特别是来自海外美国的强势声音,让让国家相关部门很为难。
  所以,阶段性地进行打假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必要的平衡。
  对版权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从根本上说是导向交易费用的降低和产品附加值的增加的。让人们最终抛弃仿冒与盗版的将不是道德,而是利益。利益才产生希望。相信随着中国消费市场与国际的融合、在充分竞争的那些行业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会主动抛弃仿冒假伪这些东西,加大创新,并促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