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人人都想提高工作效率。 咱们都生活在一个四维的空间里,正因为有了时间维度,所有的事情不可能永远停止不前,也不可能在一瞬间同时发生。而我们要找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让1等于甚至大于2,把自己从没完没了的工作中提早解放出来。 但真要做到,其实不易。那么,这个命题是不是为了夺眼球?当然不是。在说到怎么“用”的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成年人高度集中精力到底能多久。 正常说来,我们8小时完全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上大学准备考研时我们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了。考研备考应该是大家精神最集中的时候,有同学每天能在图书馆坐12至16个小时,那么是否能全神贯注呢?也许睡觉的时间的更多些,不信您可以去图书馆溜一圈。根本原因是生理上的,科学证明成人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在25分钟至45左右,儿童更短,5至10分钟,所以成人上课多为45分钟一节,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课程长度则只有十几分钟。随着我们年龄增长和对意识的训练,集中精力的时间会加长,但超过一定限度后精神必然会放松。持续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只会让效率大幅度下滑,比如我们在高速上开车的时候,如果只盯着马路上那一条条白线,司机会很快困。集中精力一阵之后就需要放松下,所谓“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那么,8小时工作时间里面精神集中达到多长时间算是比较合适呢?之前我们做过面向22岁至27岁专业人士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不足20%的受访者每天集中精力的时间在5小时左右;50%的受访者每天有4小时精力非常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在行业差别,越是高强度脑力劳动和带有创造性的劳动集中精力的时间都相对短。记录下自己每天的高效工作时间,如果在4小时左右那刚好达到正常水平,说明我们跟大部分人一样很正常。 这就引出我们主张的提高效率的第一个步骤:找到自己每天工作效率最高的高峰期。以写作为例子,每个人都有文思如泉涌的时候,不同的是有些人在上午、有些人是晚上,我个人写作时间多安排在晚上8点之后。每个人都不要为流逝的时间懊悔——在我们懊悔的时候,当下的时间也被浪费,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找出自己的高峰时段,好好利用,其它时间大可放松一下。非高峰时段相对而言我们效率也会比较差。如何找到高峰期?——答案是靠记录,找到我们自己的高峰时间(高效率时间)的方法就是每天记录时间支出然后总结出自己状态最好的时间。我从2000年开始记时间笔记,从未间断,运用时间的能力也慢慢加强。 此外,“功劳永远大过苦劳”是永远的真理,要更在意工作的结果而非只关注投入了多少时间、花费了多少精力,虽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基础。在职场上,大部分工作都是只看结果,比如:干了10个小时开发出的东西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用,此员工仍然会被公司认为是做了无用功能,长期做无用功能的员工会被公司开除。 提一件前尘往事,2000年的时候我因为找工作去参加招聘会,当时会场有个学心理学的人讲应聘技巧,她提到的观点是“销售就是看结果,没结果一些都是白费”我当时很不同意这个观点。那会儿在某国企下面的公司做销售工作正进入瓶颈期,大量付出没什么业绩,得不到公司认可,总是感觉自己有苦劳,没成单是因为其它原因。多年后头想想自己都认为很好笑,社会或者说公司对销售衡量的标准就是:没结果(打下单子)就什么都没用,很多行业和职位也适用这个标准。可见提高效率、相同时间投入多些实际产出是工作重点,而长时间加班盲目工作却不应是核心。根据每个人集中精力时间都有限的客观事实,加班时间长意味更长时间的工作,但同时有效时间所占比例相应降低,产出也不会有明显增加。 迷信加班的人可能很是同意某些时间管理书中提出的“不做时间的奴隶要反过来奴役时间”的观点。他们则是太高看自己了——时间才没空奴役你呢,咱们也没能力去奴役时间,别以为时间一管就灵,我们能把握住更多时间资源。时间是平行的,我们只能管理好自己。 既然我们只能管理好自己,那么4小时等于8小时的核心和前提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容忍不完美,谅解自己。不能谅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就很难让潜力发挥到极致,更难与周围的世界和平相处。举个例子:大部分人工作中有偷懒的时候,没有学会原谅自己的人会反复自责,把时间为浪费在懊悔上,而学会谅解自己的人会先承认事实——确实有集中不够集中的情况;之后谅解自己——每个人集中精力的时间都有限;继而找出解决的办法——利用时间记录法找出自己的黄金时时段,更用力的抓住关键点让投入有更多产出。 总之劳逸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了解人的生理特点、抓住关键点、原谅自己,我们有才能用4小时的投入得到8小时的效果。 《程序员羊皮卷》 《程序员职场第一课》 《程序员求职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