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它是最基础的算法,后续的算法都是针对它的缺点改进而生。它存在两个缺点:
- 效率问题。标记与清除这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
- 空间问题。如图所示,清除后的内存空间是不规整的,会产生大量的内存碎片。大量的碎片会导致分配大对象时,找不到连续的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另一次GC。
复制算法(Copying)
针对标记-清除的效率问题,复制算法将内存分为两块空间,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块的内存空间用完时,将存活的对象移到另一块中,然后将已使用的内存空间一次性清理掉。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产生碎片,清除也是针对连续的空间做处理,只要移动堆指针就行。
实际上在现在的虚拟机中,将这种算法应用在新生代。按照8:1:1的比例将内存分为三块,每次使用一块较大的与较小的其中一块,清理时将存活对象移到剩下的一块中,这样每次只会浪费10%的内存,由于新生代中的内存一般都是“朝生夕死”的,使用这种算法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但是,不能保证每次清理时,剩下的一块空间能够存放所有的存活对象,所以这里会依赖其他内存空间(一般指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Handle Promotion)。标记-整理算法(Mark-Compact)
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效率就会变低,所以针对高对象存活率的情况,就有人提出了该算法。标记的过程并没有变化,但标记后并不是进行“清除”,而是将存活的对象向一端进行移动整理,然后清除掉其余的空间。现代虚拟机常将这种算法在老年代中使用。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ion)
分代收集算法是根据对象的存活时间,将内存划分几块(一般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存区域特点采用不同的算法。针对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用少量的内存空间换来更大的效率;针对老年代,使用标记-整理或标记-清除来处理。
出处: http://www.cnblogs.com/qbzf-Blog/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https://www.cnblogs.com/qbzf-Blog/p/95733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