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录
// 第三方的实体类对象class Count{ Integer total; String name; String leavingNum; //...} public class DemoTest { public void fun() { Count count = new Count(); // 经过一系类对应值的获取之后 // 需要判断total是否为0,如果为0就进行其他的业务操作。 if (count.total == 0) { // 比方说打印日志。 }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fun(); } } 他给我看的代码就是类似fun()方法中的代码, 我一看这个代码就感觉不对劲,我说你这个Count类下的total属性是int吗?如果是int就可以这么用。他说为什么? “如果是Integer类型,那么它的初始值不是0而是null, 而你上面的这些逻辑又不能保证total 一定会获取到数值,那么它就还有可能是null,你这样使用的话就有可能包NPE的问题。所以针对对象的使用提前判空更有保障。” 我接着说。 在我说的过程中他反应还是很快的,立马查看了这个实体类中total字段的类型,于是就明白了。 如果没有养成提前使用判空的习惯(除非你能保证一定会有值),老手都容易会踩这样的坑。比方说针对Boolean类型的使用,有很多人会直接这样的哦(这样肯定会有问题的)。
Boolean flag = null; // 经过一系类操作处理 // 进行判断 if (flag) { //...... } 另外针对基本类型的封装类型使用还有些要注意的请看这篇文章:https://www.cnblogs.com/yuanfy008/p/8321217.html
二、subList带来的隐患
现在有很多都是基于分布式服务,那应该会存在这个域对应数据需要同步到其他域下,然后这种同步必然会产生差异,需要一种自检的job去检测差异。打个比方有些商家自己有官网售卖自己的产品,也还有可能会在天猫开旗舰店售卖。假如它分配在天猫的商品信息是通过它本地天猫数据库同步过去的,那么这种难免会产生差异,特别是库存,如果一边多一边少就可能会导致超卖的情况。 所以这种情况需要有个job对比两边的差异,下面先简单模拟下事发情况(注意下面的用法):
1 public class SubListTest { 2 3 @Test 4 public void test1() { 5 // 初始集合(有序) 6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7 list.addAll(Arrays.asList(1, 2, 3, 4)); 8 9 // 业务场景:需要将list集合与很多场景下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取出不同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