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立flag吧,18年每天一个算法或数据结构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每周5个,大约会有50个吧,感觉基础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都应该掌握了!但不能每天都写博客,时间有限,每周一篇或两篇进行分享,年底进行检验结果,加油!
这次要介绍的是二叉搜索树,从名字也能看出它的实现和作用了,实现是以二叉树为基础来实现的,作用是进行数据查找。
一、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应该应熟悉了吧?要在顺序储存结构中进行查找,跟最中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小的话去前半部分进行查找,否则,去后半部分去查找,其实,可以用迭代和递归分别来实现二分查找。
1、迭代法
首先,用迭代法来实现,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 二分查找法,在有序数组arr中,查找target
// 如果找到target,返回相应的索引index
// 如果没有找到target,返回-1
template
int binarySearch(T arr[], int n, T target){
// 在arr[l...r]之中查找target
int l = 0, r = n-1;
while( l <= r ){
//int mid = (l + r)/2;
int mid = l + (r-l)/2;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if( arr[mid] > target )
r = mid - 1;
else
l = mid + 1;
}
return -1;
}
复制代码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int mid = (l + r)/2;我注释的这个求mid会有一个bug,当l和r达到int的最大值时,会出现越界的问题。这也是算法的魅力,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并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学无止境!
2、递归法
用递归法实现,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 用递归的方式写二分查找法
template
int __binarySearch2(T arr[], int l, int r, T target){
if( l > r )
return -1;
int mid = (l+r)/2;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__binarySearch2(arr, 0, mid-1, target);
else
return __binarySearch2(arr, mid+1, r, target);
}
复制代码
用递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结束条件
3、main函数测试两种方法
写一个main函数,进行简单的测试,数据量用的比较大,PS:用一个算法进行一下优化,一看数据量就几百,根本没必要优化,数据量不过万,谈算法意义并不大!
main函数主要对两种算法进行时间对比:
View Code
运行结果如下:
会发现递归运行时间长,因为递归会反复调用,会耗时的。
二、二叉搜索树
1、介绍
什么是二叉搜索树呢?
首先,它是一颗二叉树:
(1)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2)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3)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如下图就是二叉搜索树:
2、构建一个BST类
先建一个BST类用于存放二叉搜索树,还包括一些构造函数、插入和查找等,代码如下:
View Code
3、插入节点
首先,它是二叉树,都具有的性质是递归,所以用递归相对比较简单,画一张图如下供参考:
假如,先插入8,跟根节点12比较,比它小去左子树,跟节点5比较,比它大去右子树;再例如,插入13,跟根节点12比较,比它大去右子树;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 向以node为根的二叉搜索树中,插入节点(key, value)
// 返回插入新节点后的二叉搜索树的根
Node* insert(Node *node, Key key, Value value) {
if (node == NULL) {
count++;
return new Node(key, value);
}
if (key == node->key)
node->value = value;
else if (key < node->key)
node->left = insert(node->left, key, value);
else // key > node->key
node->right = insert(node->right, key, value);
return node;
}
复制代码
4、查找节点
跟插入的思想很像,也是不断比较,用递归的思想去查找,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 在以node为根的二叉搜索树中查找key所对应的value
Value* search(Node* node, Key key) {
if (node == NULL)
return NULL;
if (key == node->key)
return &(node->value);
else if (key < node->key)
return search(node->left, key);
else // key > node->key
return search(node->right, key);
}
复制代码
5、三种遍历方法
三种方法分别是: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画图讲解一下吧,如下图: PS:依旧是全网最丑图,不接受反驳!
三种遍历的本质:访问路径一样,访问顺序不一样。
先序遍历:根左右,先访问根节点、再左节点、其次右节点
中序遍历:左根右,先访问左节点、再根节点、其次右节点
后序遍历:左右根,先访问左节点、再右节点、其次根节点
用上面的图解释这句话,那条红线就是访问路径,三种遍历方式都是这条访问路径;用节点旁边的三个红点来表示访问和顺序,这么说,可能还是懵。
拿先序来举个例子吧:访问路径一样,都从根节点12出发,遇到“先序红点”,直接输出12,然后是5,最后的先序结果上图下面的结果。
(1)先序遍历
先序遍历程序如下:
复制代码
// 对以node为根的二叉搜索树进行先序遍历
void preOrder(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cout << node->key << endl;
preOrder(node->left);
preOrder(node->right);
}
}
复制代码
(2)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程序如下:
复制代码
// 对以node为根的二叉搜索树进行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inOrder(node->left);
cout << node->key << endl;
inOrder(node->right);
}
}
复制代码
(3)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程序如下:
复制代码
// 对以node为根的二叉搜索树进行后序遍历
void postOrder(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postOrder(node->left);
postOrder(node->right);
cout << node->key << endl;
}
}
复制代码
6、总体程序
总体的程序如下,方便调试和使用,程序如下:
View Code
总结:
坚持学习与分享!喜欢的帮忙推荐,有问题欢迎随时留言!
作者:柳德维
出处:https://www.cnblogs.com/liudw-0215/
-------------------------------------------
个性签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小小的帮助的话,记得在右下角点个“推荐”哦,博主在此感谢!
万水千山总是情,打赏一分行不行,所以如果你心情还比较高兴,也是可以扫码打赏博主,哈哈哈(っ•̀ω•́)っ✎⁾⁾!https://www.cnblogs.com/liudw-0215/p/983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