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意味着已经步入奔三的路途中了......仿佛这一切真的感觉就在瞬息之间,从一个稚嫩的18岁的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意味着得去承担生活所给予你的一切。
这里楼主有必要重复一篇很有意思的一篇帖子,便于启发你对时间方面的思考和优化, 亦可称为——可
假设你与某个女生或男生谈了6个月恋爱,在A4纸上是这样.......

假设你与父母一年见一次面,在A4纸时间格子上是这样.......

如果你今年26岁,在A4纸上格子大概是这样(26*12 = 312 个格子).......

如果你今年30岁,在A4纸格子上是这样(30*12 = 360 格子 ).......

当每天、每周累计至每个月白白浪费掉的或没有成长的损耗的时间,等同于你的A4时间格子纸被小偷偷去,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涂上一格,什么感觉.....
就像李宗盛《给自己的歌》歌词写到的那样,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事实尽管如此,通过以上人相对于时间而言大概可以得出2结论;
1、不利的是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极度有限,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86400秒).......
2、有利的是每个人可以通过系统性的阅读、学习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或模型、概念的认知,优化自己的方法论、原则,进而通过调整自己和时间成为更好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持续去做)。
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的关键词或概念(宏观的来说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你用不用它都在那里,就像一部智能终端手机人人都用,但若如果你问某个使用手机的人———你打电话你的手机底层逻辑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一定会表现的一眼茫然......
类比学习生活中的知识(生活本身就是很复杂的知识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真正意义上人是很难讲清楚的。即便讲得清楚,分享者分享的也是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及衍生出来的部分.....
为了便于人的理解便有了人为的方式处理 如 关键字、标签、概念、目录大纲、章节之类的术语一说。
如"时间" 这个关键字,人人都用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和原则。
生活中有些人明明30岁了看上去像20多岁的小伙子,为什么?换一种角度来看,保持年轻确实是有方法和原则可遵循的。引用时间管理范畴的知识来解释便是:
1、运动 2、阅读 3、建立良好的、合理的饮食习惯等
4、.......
然而,"时间"这一关键词在新手的世界坐标系中基本全是盲区或者说没有概念。(类似如下图所示)

而对于概念(个人理解包括关键字、标签、概念、目录大纲、章节等)的理解在程序的世界里像黑白盒子,白盒子人人都知道的部分,对外公开透明的信息或知识。
如冬天冷了,人自然而然的会穿棉袄;感冒了要吃药,累了要休息,便于恢复精力等.......还有家喻户晓的名著《西游记》《红楼梦》等......
黑盒子私有的部分,可简单理解为不对外公开的私有化的信息。
如你点了一份外卖,对你而言你希望可以吃一顿美味可口的中午餐,至于这份餐是如何做出来的中间省去的步骤, 对你来说就是黑盒子。
这种交易本质上就是一种付费购买服务的过程,通过付费把方便留给自己,服务的提供者帮你节约了更多的时间或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当然类似这样的现实例子数不胜数......
诸如插线板、插座、手机运行原理、社群运营、社群的通信技术IM、存进银行的钱现金流的去向、人的大脑、个人的隐私、电脑CPU、主板、私密文件、逻辑思维运营体系等.......

新手接着通过系统性的大量与"时间"相关联性主题阅读、系统性学习实践,于是便有了与时间关联性概念的基本认知 【对时间这一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如下图所示)。

概念之间融汇贯通,链接形成动态的、适合自己的、可调整性的系统便是与"时间"主题关联性的知识体系(或说思维框架) (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