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主要是通过Navicat工具来实现的。迁移工具的选定在此不讨论。
迁移前准备
1.提前通知DBA\SA\BI等,并确认发布计划及数据库迁移方案。
2.梳理出SQL Server DB 中影响业务的Job(迁移的过程中要关闭)、DB LinkServer、相关账号。
3.模拟数据迁移,评估出相关精确的时间。例如每张大表的耗时(我们定义的表准是,每张百万级别的表耗时都要测评出来),每2分钟一个进度标记。Navicat 工具不能指定SQL条件迁移 ,需全表迁移,因此 不支持增量迁移。SQL Server 和 MySQL 表结构需一致。表名、字段名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创建一个过渡库过渡表来进行迁移。
4.创建生产环境的MySQL数据库,将最终的Dev环境的表导入生产环境(只导表结构)。与SQL Server 相比,如果有表结构调整,最好要求开发提供数变化的list(包含新增表、新增索引等)。
5.对生产环境的MySQL进行账号设置(DBkey等相关配置一起设置)。
6.对生产环境的表进行检查(主要表结构的变化,例如主要字段、索引、默认值等)。Navicat工具导入的过程中,可以保留索引,但是默认值会丢失,并且默认字段不理想。此步骤可参照附录。
7.进行测试(全链路,从数据库的连接到插入更新等)。测试可以是全面的,DB对数据库进行测试,当然,针对应用程序,可以要求测试人员提供一份性能压测报告。
8.数据库备份作业的设置(完整备份和Binlog备份)。
9.验证迁移步骤及准备脚本
迁移中
1.请SA团队暂停相关的业务服务
2.禁用Server 上DB的相关账号。
3.停止备份Job 和影响业务的Job。
4.数据迁移。
5.验证数据,主要是比对迁移前后数据量。
6.通知全员数据迁移完毕。通知SA开启相关服务。
迁移后
1.删除链接服务器(DBLink,本地相关链接服务器 和异地有关此DB的连接服务器)。
2.通过活动监视器或SQL命令查询是否还有对此 SQL Server DB的请求。
3.MySQL数据库性能监控。
4.数据库做一个完整备份,Copy至异地服务器。Copy至异地,主要是考虑服务器资源的回收,此为,在异地最好要添加一个对备份文件的描述,例如此文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用途是什么,是否可以删除,建议保留时间,操作人等。
5.关闭SQL Server 剩余的Job。
6.Detach (分离)数据库(一定是Detach 不要直接删除,虽然有备份文件,但恢复还是相对较慢的)。
7.如果此服务器上没有其它的用户数据库,停止SQL Server 服务。
8.历史数据库的迁移(如果有的话)。
9.归档数据Job的设置。
10.本次迁移的总结报告(主要是梳理出迁移过程注意的事项和提升的建议)
附录
附录A
SQL Server 与 MySQL 字段类型对照表
| SQL Server | MySQL |
| n/varchar(1-4000) | varchar(1-4000) |
| varchar(4000-8000) | text |
| n/varchar(max) | longtext |
| char | char |
| nchar | varchar |
| timestamp | timestamp |
| time | datetime(3) |
| datetime | datetime(3) |
| date | datetime(3) |
| smalldatetime | datetime(3) |
| numeric | decimal |
| numeric17 | decimal |
| ntext | mediumtext |
| text | mediumtext |
| bit | tinyint |
| int | int |
| tinyi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