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储卷介绍
1.1 背景
(1)docker 的 AFUS 分层文件系统
docker镜像由多个只读层叠加面成,启动容器时,docker会加载只读镜像层并在镜像栈顶部加一个读写层;
如果运行中的容器修改了现有的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那该文件将会从读写层下面的只读层复制到读写层,该文件版本仍然存在,只是已经被读写层中该文件的副本所隐藏,此即“写时复制(COW)”机制。
(2)示意图

描述:如果一个文件在最底层是可见的,如果在layer1上标记为删除,最高的层是用户看到的Layer2的层,在layer0上的文件,在layer2上可以删除,但是只是标记删除,用户是不可见的,总之在到达最顶层之前,把它标记来删除,对于最上层的用户是不可见的,当标记一删除,只有用户在最上层建一个同名一样的文件,才是可见的。
1.2 为什么要使用存储卷
- 对于这类的操作,修改删除等,一般效率非常低,如果对一于I/O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如redis在实现持化存储时,是在底层存储时的性能要求比较高。
- 假设底层运行一个存储库mysql,mysql本来对于I/O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mysql又是运行在容器中自己的文件系统之上时,也就是容器在停止时,就意味着删除,其实现数据存取时效率比较低,要避免这个限制要使用存储卷来实现。
- 存在的问题:
- 存储于联合文件系统中,不易于宿主机访问;
- 容器间数据共享不便
- 删除容器其数据会丢失
1.3 存储卷
(1)介绍
“卷”是容器上的一个或多个“目录”,此类目录可绕过联合文件系统,与宿主机上的某个目录“绑定(关联)”;
类似于挂载一样,宿主机的/data/web目录与容器中的/container/data/web目录绑定关系,然后容器中的进程向这个目录中写数据时,是直接写在宿主机的目录上的,绕过容器文件系统与宿主机的文件系统建立关联关系,使得可以在宿主机和容器内共享数据库内容,让容器直接访问宿主机中的内容,也可以宿主机向容器供集内容,两者是同步的。
mount名称空间本来是隔离的,可以让两个本来是隔离的文件系统,在某个子路径上建立一定程度的绑定关系,从而使得在两个容器之间的文件系统的某个子路径上不再是隔离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共享的效果。
在宿主机上能够被共享的目录(可以是文件)就被称为volume。

(2)存储卷作用
优点是容器中进程所生成的数据,都保存在存储卷上,从而脱离容器文件系统自身后,当容器被关闭甚至被删除时,都不用担心数据被丢失,实现数据可以脱离容器生命周期而持久,当再次重建容器时,如果可以让它使用到或者关联到同一个存储卷上时,再创建容器,虽然不是之前的容器,但是数据还是那个数据,特别类似于进程的运行逻辑,进程本身不保存任何的数据,数据都在进程之外的文件系统上,或者是专业的存储服务之上,所以进程每次停止,只是保存程序文件,对于容器也是一样;容器就是一个有生命周期的动态对象来使用,容器关闭就是容器删除的时候,但是它底层的镜像文件还是存在的,可以基于镜像再重新启动容器。
但是容器有一个问题,一般与进程的启动不太一样,就是容器启动时选项比较多,如果下次再启动时,很容器会忘记它启动时的选项,所以最好有一个文件来保存容器的启动,这就是容器编排工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使用命令来启动操作docker,但是可以通过文件来读,也就读文件来启动,读所需要的存储卷等,但是它也只是操作一个容器,这也是需要专业的容器编排工具的原因。
另一个优势就是容器就可以不置于启动在那台主机之上了,如几台主机后面挂载一个NFS,在各自主机上创建容器,而容器上通过关联到宿主机的某个目录上,而这个目录也是NFS所挂载的目录中,这样容器如果停止或者是删除都可以不限制于只能在原先的宿主机上启动才可以,可以实现全集群范围内调试容器的使用,当再分配存储、计算资源时,就不会再局限于单机之上,可以在集群范围内建立起来,基本各种docker的编排工具都能实现此功能,但是后面严重依赖于共享存储的使用。
(3)配合各服务应用状态分析
考虑到容器应用是需要持久存储数据的,可能是有状态的,如果考虑使用NFS做反向代理是没必要存储数据的,应用可以分为有状态和无状态,有状态是当前这次连接请求处理一定此前的处理是有关联的,无状态是前后处理是没有关联关系的,大多数有状态应用都是数据持久存储的,如mysql,redis有状态应用,在持久存储,如nginx作为反向代理是无状态应用,tomcat可以是有状态的,但是它有可能不需要持久存储数据,因为它的session都是保存在内存中就可以的,会导致节点宕机而丢失session,如果有必要应该让它持久,这也算是有状态的。
应用状态象限:是否有状态或无状态,是否需要持久存储,可以定立一个正轴坐标系,第一象限中是那些有状态需要存储的,像mysql,redis等服务,有些有有状态但是无需进行存储的,像tomcat把会话保存在内存中时,无状态也无需要存储的数据,如各种反向代理服务器nginx,lvs请求连接都是当作一个独立的连接来调度,本地也不需要保存数据,第四象限是无状态,但是需要存储数据是比较少见。

运维起来比较难的是有状态且需要持久的,需要大量的运维经验和大量的操作步骤才能操作起来的,如做一个Mysql主从需要运维知识、经验整合进去才能实现所谓的部署,扩展或缩容,出现问题后修复,必须要了解集群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个主节点,有多少个从节点,主节点上有多少个库,这些都要一清二楚,才能修复故障,这些就强依赖于运维经验,无状态的如nginx一安装就可以了,并不复杂,对于无状态的应用可以迅速的实现复制,在运维上实现自动化是很容易的,对于有状态的现状比较难脱离运维人员来管理,即使是k8s在使用上也暂时没有成熟的工具来实现。
总之:对于有状态的应用的数据,不使用存储卷,只能放在容器本地,效率比较低,而导致一个很严重问题就是无法迁移使用,而且随着容器生命周期的停止,还不能把它删除,只能等待下次再启动状态才可以,如果删除了数据就可能没了,因为它的可写层是随着容器的生命周期而存在的,所以只要持久存储数据,存储卷就是必需的。
docker存储卷难度:对于docker存储卷运行起来并不太麻烦,如果不自己借助额外的体系来维护,它本身并没有这么强大,因为docker存储卷是使用其所在的宿主机上的本地文件系统目录,也就是宿主机有一块磁盘,这块磁盘并没有共享给其他的docker主要,然后容器所使用的目录,只是关联到宿主机磁盘上的某个目录而已,也就是容器在这宿主机上停止或删除,是可以重新再创建的,但是不能调度到其他的主机上,这也是docker本身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docker存储卷默认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