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in .NET Core 入门 (1)

Redis(https://redis.io/), 是一个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安装Redis 我很少在开发机中直接装各种数据库,我一般使用Docker,针对Redis也不例外,我还是使用Docker。 这是Redis在DockerHub里的地址:https://hub.docker.com/_/redis,里面有文档。 启动docker,下载redis镜像:docker pull redis 然后运行镜像并发布端口6379: 然后运行redis-cli(这是Redis的一个命令行管理工具): 进入redis-cli之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个key-value来试试: 当你输入的时候,它是有提示的。 通过get key(key为name),可以获得其对应的值。 准备.NET Core项目 建立一个.NET Core 控制台项目,并安装Redis的.NET Core客户端。 Redis有很多C#的客户端,这里有个列表:https://redis.io/clients#c 我这使用的是 StackExchange.Redis (https://stackexchange.github.io/StackExchange.Redis/)。 安装StackExchange.Redis 使用StackExchange.Redis ConnectionMultiplexer已经实现了IDisposable接口,之所以没有使用using表达式,是因为该对象应该重复利用的,具体请看文档。 我之前通过redis-cli设置了key为name的值,这里我通过name这个key把相对应的值找出来,并打印在控制台: 如果所示,连接上了数据库,并把值输出到了控制台,OK。 使用C#写入值 这个也没什么特别的,看代码: 运行结果: Redis 的数据类型 Redis的主要数据类型有这些: Key:就是key的意思。。。。 String:字符串 List:有序字符串的集合 Hashes:有点像对象,里面可以有若干个字段,字段都有自己的值,字段和值都是字符串类型的。 Set:无序唯一字符串的集合 Sorted-Set:跟Set很像,但是每一个字符串元素都对应一个浮点数值,该数值叫做分数。它里面的元素通常是按照分数来排序的。 Redis 如何持久化 一共有两种方式: AOF(Append-only file) RDB(Redis database file) 首先需要知道Redis的操作都是在内存中完成的,因为这样速度快。 AOF 然后你可以启用AOF,它会把每个操作都记录到系统文件里。所以如果Redis服务器重启了,它会根据AOF这个文件来重建整个数据集。 这个文件会很快就变得很大,但是Redis很聪明,它会使用里面最新版本的数据,并压缩文件到可控大小。 RDB RDB是Redis的默认模式,它有点像数据库的快照,创建一些时间点的数据,如果发生灾难,你可以从这些数据里进行恢复。 当达到一些条件的时候,例如数据集里面在某段时间内新添加了一定条目的数据,Redis就会把数据做个快照,并写入一个RDB文件。 最佳实践是两者都用,使用AOF因为其速度和可用性,使用RDB做灾难恢复。 Redis的配置文件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ntirez/redis/4.0/redis.conf 这是Redis 4.0 的一个标准配置文件。 RDB 快照相关 先看快照部分,也就是和RDB有关的部分: 里面的save 900 1.。。。这部分是指,900秒过后,如果至少1个key改变了,那么就做一个快照。 下面的就是300秒过后,如果10个key改变了,那就做一个快照。。。 这些就是进行快照动作的触发条件。 AOF相关 AOF模式默认是不开启的,也就是no。如果想开启,那就改成yes即可。 使用自定义配置运行Redis容器 RDB & AOF 把上述文件下载到本地,进行修改: 我添加了一个RDB的条件,5秒内1个Key被修改就会触发快照动作。 然后我启用了AOF: 首先把之前的容器删除吧,然后再建立一个。 这次建立docker容器的时候需要使用volume: 说明一下: -v这部分是指volume,redis.conf在我电脑里的位置是:D:\Projects\Redis\redis.conf,所以我把该位文件的位置挂载到了容器里的/usr/local/etc/redis/redis.conf这个地方。 然后运行redis这个镜像,同时运行里面的redis-server,而redis-server的配置文件就是/usr/local/etc/redis/redis.conf。 现在这个redis-server运行起来了。 再打开一个redis-cli,还是使用容器: 然后我设置一个key的值: 这时就达到了RDB的最后一个条件,所以触发了快照动作。 我就不再实验了。。。 我再打开一下redis容器的bash,然后看一下aof文件是否生成: 可以看到每次操作后aof文件都会更新(里面可以认为就是事务的log)。 Master-Slave Replication 主从复制 简单讲一下Redis的主从复制,首先把之前的容器都删掉。。。 然后我们先建立docker 网络: 然后创建redis master的容器,不过首先修改一下redis.conf里的bind地址,原来是127.0.0.1,改为 bind 0.0.0.0: 这样的话其它的ip地址也可以连接过来了。 然后创建master容器: 注意里面使用了之前创建的桥接网络。 检查一下redis-net这个网络: 可以看到该网络里有一个容器master-redis,其ip为172.20.0.2。 然后把redis.conf再复制一份,名字为redis2.conf。 在redis2.conf的Replication部分里,把下面这部分取消注释,并修改为: 注意这个ip地址和master-redis的ip要一样。 现在我们可以运行这个redis的slave容器了: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主从复制成功了: 打开master的redis-cli: 操作一些操作,可以看到master和slave都几乎同步的做了一些动作,也就是主从复制: 设置密码 把之前的容器都清理掉。。。 主从复制的master通常需要设置密码,修改redis.conf文件,找到requirepass这部分,取消注释并设置密码: 在slave的redis2.conf里,找到masterauth这部分,填写master的密码: 首先我填写一个错误的密码。 然后运行两个容器,看看什么效果: 可以看到提示密码不正确,无法进行复制。 然后删掉slave容器,再把redis2.conf的密码修正一下: 然后再运行slave容器: 这次可以看到连接成功了。 其它的配置方式 redis-server的命令行参数 如上图,这就对port和replicaof进行配置,而没有使用redis2.conf(所以该命令前面的-v部分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CONFIG SET 前面我们使用了自定义的配置文件来运行Redis,但是这样的话需要重启Redis Server。 而如果使用CONFIG SET(https://redis.io/commands/config-set)的话,那就不需要重启redis server直接就可以修改配置,但是这样做不会修改redis.conf等配置文件的。 首先需要使用redis-cli,然后进行配置即可,例如: 这就是添加了一个快照的设置:每20秒如果有两个变化就做一个快照。 博客文章可以随便转载和抓取. 我的关于ASP.NET Core Web API相关技术的公众号: https://www.cnblogs.com/cgzl/p/10294175.html
50000+
5万行代码练就真实本领
17年
创办于2008年老牌培训机构
1000+
合作企业
98%
就业率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0532-85025005

扫码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