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心一刻       巴闭,你的脚怎么会有味道,我要闻闻看是不是好吃的,嗯~~爸比你的脚臭死啦!! …… 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JDK1.8 中 HashMap 的底层实现,我相信大家都能说上来个 一二,底层数据结构 数组 + 链表(或红黑树) ,源码如下 View Code   但面试往往会问的比较细,例如下面的容量问题,我们能答上来几个?     1、table 的初始化时机是什么时候,初始化的 table.length 是多少、阀值(threshold)是多少,实际能容下多少元素     2、什么时候触发扩容,扩容之后的 table.length、阀值各是多少?     3、table 的 length 为什么是 2 的 n 次幂     4、求索引的时候为什么是:h&(length-1),而不是 h&length,更不是 h%length     5、 Map map = new HashMap(1000); 当我们存入多少个元素时会触发map的扩容; Map map1 = new HashMap(10000); 我们存入第 10001个元素时会触发 map1 扩容吗     6、为什么加载因子的默认值是 0.75,并且不推荐我们修改   由于我们平时关注的少,一旦碰上这样的 连击 + 暴击,我们往往不知所措、无从应对;接下来我们看看上面的 6 个问题,是不是真的难到无法理解 ,还是我们不够细心、在自信的自我认为 斗智斗勇,见招拆招   上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找答案 ? 方式有很多种,用的最多的,我想应该是上网查资料、看别人的博客,但我认为最有效、准确的方式是读源码   问题 1:table 的初始化     HashMap 的构造方法有如下 4 种 View Code     构造方式 4 和 构造方式 1 实际应用的不多,构造方式 2 直接调用的 1(底层实现完全一致),构造方式 2 和 构造方式 3 比较常用,而最常用的是构造方式 3;此时我们以构造方式 3 为前提来分析,而构造方式 2 我们则在问题 5 中来分析      使用方式 1 实例化 HashMap 的时候,table 并未进行初始化,那 table 是何时进行初始化的了 ? 平时我们是如何使用 HashMap 的,先实例化、然后 put、然后进行其他操作,如下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name", "张三"); map.put("age", 21); // 后续操作 ...     既然实例化的时候未进行 table 的初始化,那是不是在 put 的时候初始化的了,我们来确认下      resize() 初始化 table 或 对 table 进行双倍扩容,源码如下(注意看注释) View Code     自此,问题 1 的答案就明了了 table 的初始化时机是什么时候 一般情况下,在第一次 put 的时候,调用 resize 方法进行 table 的初始化 初始化的 table.length 是多少、阀值(threshold)是多少,实际能容下多少元素 默认情况下,table.length = 16; 指定了 initialCapacity 的情况放到问题 5 中分析 默认情况下,threshold = 12; 指定了 initialCapacity 的情况放到问题 5 中分析 默认情况下,能存放 12 个元素,当存放第 13 个元素后进行扩容   问题 2 :table 的扩容      putVal 源码如下 View Code     还是调用 resize() 进行扩容,但与初始化时不同(注意看注释) View Code     自此,问题 2 的答案也就清晰了 什么时候触发扩容,扩容之后的 table.length、阀值各是多少 当 size > threshold 的时候进行扩容 扩容之后的 table.length = 旧 table.length * 2, 扩容之后的 threshold = 旧 threshold * 2   问题 3、4 :2 的 n 次幂     table 是一个数组,那么如何最快的将元素 e 放入数组 ? 当然是找到元素 e 在 table 中对应的位置 index ,然后 table[index] = e; 就好了;如何找到 e 在 table 中的位置了 ? 我们知道只能通过数组下标(索引)操作数组,而数组的下标类型又是 int ,如果 e 是 int 类型,那好说,就直接用 e 来做数组下标(若 e > table.length,则可以 e % table.length 来获取下标),可 key - value 中的 key 类型不一定,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统一的方式将 key 转换成 int ,最好是一个 key 对应一个唯一的 int (目前还不可能, int有范围限制,对转换方法要求也极高),所以引入了 hash 方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这里的处理,有兴趣的可以琢磨下;能够减少碰撞 }     实现 key 到 int 的转换(关于 hash,本文不展开讨论)。拿到了 key 对应的 int h 之后,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对 value 的 put 和 get 操作也许如下 // put table[h % table.length] = value; // get e = table[h % table.length];     直接取模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获取下标的方法,但是最高效的方法吗 ?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的四则运算最终都会转换成二进制的位运算     我们可以发现,只有 & 数是1时,& 运算的结果与被 & 数一致 1&1=1; 0&1=0; 1&0=0; 0&0=0;     这同样适用于多位操作数 1010&1111=1010; => 10&15=10; 1011&1111=1011; => 11&15=11; 01010&10000=00000; => 10&16=0; 01011&10000=00000; => 11&16=0;     我们是不是又有所发现: 10 & 16 与 11 & 16 得到的结果一样,也就是冲突(碰撞)了,那么 10 和 11 对应的 value 会在同一个链表中,而 table 的有些位置则永远不会有元素,这就导致 table 的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降低了 put 和 get 的效率(对比数组和链表);由于是 2 个数进行 & 运算,所以结果由这两个数决定,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数都做下限制,那得到的结果是不是可控制在我们想要的范围内了 ? 我们需要利用好 & 运算的特点,当右边的数的低位二进制是连续的 1 ,且左边是一个均匀的数(需要 hash 方法实现,尽量保证 key 的 h 唯一),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比较完美了。低位二进制连续的 1,我们很容易想到 2^n - 1; 而关于左边均匀的数,则通过 hash 方法来实现,这里不做细究了。     自此,2 的 n 次幂的相关问题就清楚了 table 的 length 为什么是 2 的 n 次幂 为了利用位运算 & 求 key 的下标 求索引的时候为什么是:h&(length-1),而不是 h&length,更不是 h%length h%length 效率不如位运算快 h&length 会导致 table 的空间得不到利用、降低 table 的操作效率     给各位留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用 2^n-1 作为 table.length ? 欢迎评论区留言   问题 5:指定 initialCapacity     当我们指定了 initialCapacity,HashMap的构造方法有些许不同,如下所示      调用 tableSizeFor 进行 threshold 的初始化 View Code     虽然此处初始化的是 threshold,但后面初始化 table 的时候,会将其用于 table 的 length,同时会重置 threshold 为 table.length * loadFactor     自此,问题 5 也就清楚了 Map map = new HashMap(1000); 当我们存入多少个元素时会触发map的扩容 此时的 table.length = 2^10 = 1024; threshold = 1024 * 0.75 = 768; 所以存入第 769 个元素时进行扩容 Map map1 = new HashMap(10000); 我们存入第 10001个元素时会触发 map1 扩容吗 此时的 table.length = 2^14 = 16384; threshold = 16384 * 0.75 = 12288; 所以存入第 10001 个元素时不会进行扩容   问题6:加载因子 为什么加载因子的默认值是 0.75,并且不推荐我们修改 如果loadFactor太小,那么map中的table需要不断的扩容,扩容是个耗时的过程 如果loadFactor太大,那么map中table放满了也不不会扩容,导致冲突越来越多,解决冲突而起的链表越来越长,效率越来越低 而 0.75 这是一个折中的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值 总结   1、table.length = 2^n,是为了能利用位运算(&)来求 key 的下标,而 h&(length-1) 是为了充分利用 table 的空间,并减少 key 的碰撞   2、加载因子太小, table 需要不断的扩容,影响 put 效率;太大会导致碰撞越来越多,链表越来越长(转红黑树),影响效率;0.75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中间值   3、table.length = 2^n、hash 方法获取 key 的 h、加载因子 0.75、数组 + 链表(或红黑树),一环扣一环,保证了 key 在 table 中的均匀分配,充分利用了空间,也保证了操作效率     环环相扣的,而不是心血来潮的随意处理;缺了一环,其他的环就无意义了!   4、网上有个 put 方法的流程图画的挺好,我就偷懒了 参考    java提高篇(二三)-----HashMap   【原创】HashMap复习精讲   面试官:"准备用HashMap存1w条数据,构造时传10000还会触发扩容吗?"https://www.cnblogs.com/youzhibing/p/11833040.html